【新快报·ZAKER广州】颈部肿物似“篮球”折磨六旬老太 11 年

2018-04-20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彭福祥报道

湖南 67 岁的张姨,11 年前颈部长了个黄豆般大小的肿物,五六年前,肿物慢慢长到了 " 篮球 " 般大小,肿物巨大压迫得她坐卧不宁,近年来,家人带着她辗转全国多家大医院求医,但因为肿物紧挨着大血管和主要神经,手术风险大,没有一家医院愿意收治她,也没有医生敢为她手术切瘤。

日前,女儿带着张姨来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口腔颌面外科陈松龄教授联合院内多学科,冒险为她摘除了巨大肿瘤。据悉,这是陈松龄近二十年来接诊到如此巨大的肿瘤,也是该科迄今为止接诊的第二例巨大头颈肿瘤病例。

【】颈部长肿瘤无人敢为她手术

张阿姨是湖南怀化人,11 年前发现右侧面颈部长了一个肿物。" 起初,我妈脖子的肿瘤只有黄豆大,因为血小板低、脾大、肝功能差等原因,有的医院不敢收治,有的医生则说要手术切肿瘤,首先得先切脾 …… 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手术。" 张姨的女儿回忆说,五六年前,先后到多家医院求诊,做过两次穿刺检查,结果肿瘤越长越大,宛如一个 " 篮球 " 挂在颈部。

巨大的肿物严重影响张姨生活,坐着和走路都得用手托着它,更严重的是,已经严重威胁到生命健康。呼吸道、迷走神经等受肿瘤压迫,张姨从去年开始声音嘶哑,说不了话,吞咽也很困难。晚上睡觉呼吸不畅,经常出现睡眠性呼吸暂停症状。

由于肿物太巨大,紧挨着颈部大动脉、挨着神经,且患者严重脾巨大症、脾功能亢进症、肝硬化和肝功能不良等病状,凝血功能异常,所以没有医生敢冒险为她手术。这些年他们跑遍了湖南怀化、长沙、南京等地的大小医院,都没有医生愿意冒险为其手术。

【】中山一院勇克难关成功挽救病人

3 月 7 日,女儿带着她找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陈松龄教授。

" 当时,老太太脖子上的‘篮球’已有 35 ×45 公分大,CT 检查显示,肿瘤与颈内动脉紧密粘连。并已严重压迫血管与神经,再拖下去,必将危及生命。" 除松龄接诊后,考虑到病情已经非常紧急,决定冒险为其手术摘瘤。

张姨的女儿说,来广州求医,身上没带太多现金,住院押金 5000 元一时拿不出来,善良的陈松龄教授还主动为他们作担保,先安排住上了院。

3 月 20 日,陈松龄教授团队联合耳鼻喉科为张阿姨进行了右侧头颈部巨大肿物切除术。切出来的肿瘤重达 6 斤,整整装满了一脸盆,活检证实是神经鞘瘤。

仔细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后,陈松龄教授小心翼翼地将肿瘤与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剥离切除。" 病人的血管已经被肿瘤挤压到只有正常血管的 1/4,稍有不慎导致血管破裂就会要命。" 陈松龄说道。

由于患者身体基础条件太差,术后出现肝功能失代偿,腹胀、腹水多,尿量少,凝血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先后两次进了 ICU。

【】手术前后全院十多科室一起努力

据介绍,为解决病人的多系统问题,中山一院组织了全院大会诊,完善治疗方案。口腔颌面外科主管医生郭俊兵副教授、彭伟主治医师、王谨医师、韩亮医师、黎炽彬副主任医师每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针对病人术后的吞咽障碍和心理障碍,口腔颌面外科病区陈芸梅护士长组织团队,精心护理和心理疏导,让病人快速康复。

经过治疗,现在张阿姨不仅能够开口说话,顺利吃东西,肝硬化也得到了控制,腹水消退,已于 4 月 19 日顺利出院。

从病人的切瘤手术到多脏器问题的解决,前后包括口腔颌面外科、介入放射科、耳鼻喉科、麻醉科、血液内科、ICU、消化内科、心内科、风湿免疫科、肝外科、营养科、康复科共 12 个科室参与。陈松龄表示,张阿姨肿瘤巨大,合并多系统疾病,能顺利度过这次难关,可谓是个奇迹,这是医院多学科通力合作的结果!

https://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app_id=420000_10045&_appid=AndroidPhone&_version=8.26&_bsize1080_1920=&sharechannel=wx&pk=5ad86e281bc8e01d02000367